最近在门诊上,不少中老年患者提到“右上腹不太舒服”,有人偶尔觉得隐痛,一会儿就缓过来了,有人一吃油腻就胀气,总怀疑是自己胃不好。
其实,肝脏是“沉默的器官”,胆囊的问题也常常藏得深。不少人检查发现胆囊息肉、轻度脂肪肝,却几乎没明显症状,很容易被忽视。中医常说“有诸内者,必形诸外”,肝胆一旦有问题,脸上早早就会发出信号!
01眼周有瘀斑眼周一圈总像没睡醒的青黑色,或长了对称的黄褐斑,别只怪熬夜。胆囊代谢胆汁的功能弱了,湿热瘀堵在肝胆经,气血没法顺畅到达眼周,就会形成瘀斑,尤其长期吃油腻、爱生气的人更明显。
图片
02面色发黄健康人脸庞是透着红润的,胆囊息肉的人常面色发黄发暗,像蒙了层灰。这是因为胆汁排泄不畅,脾胃运化受影响,气血生成不足,没法滋养面部,摸起来还可能发紧、缺乏光泽。
图片
03唇色发暗紫正常人嘴唇是淡粉有光泽的,胆囊不好的人唇色常偏暗紫,甚至带瘀点。胆囊属 “中清之腑”,负责疏泄胆汁,息肉阻碍气机,气血瘀滞在经络里,嘴唇得不到充分濡养,就会颜色变深,还常伴有口苦、胁肋胀。
图片
04眼睛发黄浑浊健康人眼白清亮通透,胆囊有湿热的人眼白常发黄浑浊,甚至有红血丝。中医说 “肝开窍于目”,而肝胆相表里,胆囊息肉导致湿热蕴结,顺着经络上犯眼睛,就会让眼白失了清亮,还总觉得眼睛发黏、怕光。
图片
门诊案例就像今年4月接诊的一个广州的大哥,最初只是觉得自己脸色越来越暗,颧骨附近长出斑点,眼睛时常干涩,右上腹偶尔胀痛,吃油一点就恶心,右上腹偶尔刺痛,体检发现胆囊有个 0.8 厘米的息肉,医生建议定期观察。他听说息肉可能变大,就想试试中医调理。
看他的舌头:舌质暗红,边有瘀斑,舌苔黄腻(这是肝胆湿热夹瘀的表现);脉是弦滑的。结合他的情况(胆囊息肉多与气滞、湿热、血瘀相关,阻碍胆汁排泄)。
开了方子:柴胡、枳实、茵陈、栀子、赤芍、桃仁、鸡内金、金钱草、茯苓、白术、炙甘草,主要是疏肝理气、清利湿热、活血散结。
图片
调理 3 个月后,他复查 B 超,息肉消了,脸上的斑淡了很多,脸色也红润了,吃油腻食物不再恶心,胁肋胀痛的情况也消失了。
最后分享个适合胆囊息肉的茶饮:金钱草鸡内金茶。
做法很简单:取 6克金钱草、5 克炒鸡内金、3克陈皮,用开水冲泡 15 分钟后代茶喝(鸡内金最好打碎,更易出味)。
图片
金钱草能清利湿热、化解瘀结(适合胆囊息肉有湿热的人);
鸡内金能健脾消食、软坚散结(帮助改善胆囊功能,抑制息肉增长);
陈皮能理气和中,调和药性,避免寒凉伤胃,平时压力大、吃得多、胆囊不太好的人,常喝这个能帮着疏通胆囊气机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顶益所配资,正规配资平台官网,哪个股票平台最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