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对中国空军那压倒性的系统优势,美国军方试图用“分布式协同作战”这招来扭转局面,可惜技术差距和战略上的矛盾让这个想法难以实现。
“没有体系,基本没有机会击落隐身飞机。”2025年8月1日,中国空军航空兵某旅飞行员肖楠在央视纪录片里说道,揭示了现代空战那残酷又残酷的现实。看到歼-10C战斗机在预警机的配合下成功“击落”隐身目标的画面时,太平洋那头的美军也在拼命推销一种叫作“分布式协同空中作战”的新玩法——这算是他们应对中国空军优势的最后一根稻草了。
美军这套最新的战术想法,源头其实是他们一个苦涩的认知:过去那套常规作战方式,在面对中国的时候早就败下阵来。美国空军协会米切尔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达姆,在报告里直言不讳:这二十五年来,中国系统地研究并发展出了一整套反制美军作战思路,还专门针对美军的核心弱点,搭建了完整的抵抗体系。
中国空军的战略重点可以用两步来总结:先击毁敌人的C4ISR(指挥、控制、通信、计算机、情报、监视与侦察)网络,把指挥链打断;接着用远程精准打击,解决“失明”的敌人。这一战略在2025年印巴冲突中得到了验证——巴基斯坦利用中国的预警机和防空系统,成功击落了多架印度“阵风”战机,而自己一点损失都没有。
最近,美军提出了“分布式协同作战”这招儿,打算用“刻意断联”的办法来破解中国的体系优势。核心思想是:让F-22、F-35这些五代机当成独立的指挥点,带领小型编队在断开广域网络的情况下打仗。
这套战术画出个挺迷人的未来:4到6架先进的战机组成的小型战斗群,在没有无线电通信的情况下,突入争议空域。这些小队不依赖后台指挥,靠机载的传感器和人工智能自主操作。F-35的Block4升级,为此打下了基础——核心处理器性能提升了25倍,ANAPG-85雷达性能也翻了一番,分布式孔径系统搞出了全向无源探测能力。升级之后的F-35飞行员,几乎可以做到不发出一点点信号,就能在很远的距离探测和追踪目标。
按着计划,这些五代机会指挥第四代战机和无人机群,用低功率定向数据链或者激光通信保持小范围的联网。说白了,这套“战场微系统”既能保证隐身效果,又不用担心那种容易受到攻击的大型网络节点,不赖吧。
不过,“分布式协同作战”这个想法,目前遇到不少技术和战略上的难题,真是挺扎心的。
美军的网络系统固有的漏洞一下子暴露出来,比如像Link-16数据链,传输速度只有30到40KB每秒,组建网络还挺花时间,信号也挺容易被截获,所以F-22在用这个系统时,只能“只收不发”。一比之下,我们中国的高速数据链已经在歼-10C对抗隐身目标的演练中展现了实时信息共享的本领,两者的技术差距真是不小。
战机的数量和升级速度明显赶不上节奏。中国一旦掌控了稀土资源,美方就很难再拿到足够的原料来推动庞大的设备改造项目;反观中国的涡扇-15发动机,推重比高达10.5,还实现了全向矢量喷口,技术优势不断壮大。这样一来,战机的装配和升级步伐,比美军的都快得多,真是没得比。
中国空军的应对策略更灵活、更高明啊。央视公布的对抗演练中显示,A 射 B 导的作战模式已经相当成熟——比如,在歼-10C雷达无法锁定隐形目标时,预警机能迅速介入引导,顺利完成“击杀”。另外,新型忠诚僚机采用无尾飞翼设计,隐身性能比美军那些同类装备还要强,能够和歼-20、运输机等多平台配合作战。有专家说了:要是美国能搞出一架忠诚僚机,咱们可能已经装备了十倍以上的同类型机型,隐身效果也更厉害。
其实,“分布式协同作战”遇到的最大难题在于,它试图用集中式的思维方式去解决本质上去中心化的作战问题。美国军方的报告也承认了这一点:“联合作战的概念依赖跨域能力的整合,打造出‘分布式大规模作战力量’……但中国军队依靠强大的动能打击和非动能攻击,已经逐渐削弱和摧毁了美军高度重视的信息能力。”
美国空军协会最后给出了五个主要建议,比如减少对集中式C4ISR的依赖、加快五代机的部署、强化基地防御啥的,不过这些措施要十年以上才能彻底见成效。而中国空军的体系优势还在以指数级的速度增长——当美军逐渐开始模仿中国空军的作战模式时,这场比拼的终点线似乎已经不远了。
#百度带货夏令营#
顶益所配资,正规配资平台官网,哪个股票平台最正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